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推动食物系统转型 | 良食大会

赵海军 何以为食
2024-08-30


12

2023年10月,第七届良食大会期间邀请了诸多食物系统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知名学者、科学家和社会各界代表参与,本文由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中国项目协调员赵海军先生的主题发言“如何推动食物系统转型”整理而成,献上此文,以觞读者!


 嘉宾:  赵海军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中国项目协调员

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和农业食物交叉领域政策研究和国际合作交流,近年来主要关注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气候变化、高产和再生农业、健康和可持续饮食等议题。具有多年政策研究和项目管理经验,先后参与中欧、中非、中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环境署、粮农组织等多双边项目的执行和管理,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项目等多个项目。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城乡发展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交流中心等机构,并担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项目专家,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CCICED)工作组专家,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顾问专家。







各位老师、各位参会的听众,大家下午好!我叫赵海军,来自世界资源研究所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这个联盟成立于2017年,主要关注的是食物系统转型问题,具体议题也包括这次会议关注的饮食以及食物浪费等。


今天我更多讲的是饮食方面的,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我的观点:

一、复杂,我想稍微谈一下我对食物系统复杂性的理解。

二、整体,想谈一下什么是整体性的方法,怎么用整体性的思维解决面临的挑战。

三、智慧,想看能否从已有的经验、传统、习惯,发掘一些知识,改变人类的消费习惯。


1

复杂—食物系统



这是一位学者眼中的食物系统,是刘晓洁老师在一篇论文里做的一张图。这张图是一个概念性框架,已经是很简单的食物系统的样子。即便如此,它也包括了很多环节、层次,意味着我们在解决任何一个食物系统相关问题时都会面临很多困难。



这张图我没有翻译过来,看起来会更复杂。这是一个食物系统的科学模型,包含了很多参数、内容。这只是给大家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让大家理解我们对食物系统的知识是多么缺乏。


怎么概括这种复杂性?

我们理解食物系统是全周期的系统,土地利用、生产、储存、包装、加工、贸易、流通、销售、消费、废弃物处理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



多要素,指的是食物系统具有自然、人类、物理、文化、社会、政治、金融多个属性;多中心,指食物系统的治理体系,参与者非常多元。政府是食物系统的一部分,消费者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生产商、零售商等等人人都能影响这个系统;复杂性,是指包括每个地区的食物系统都有不同的特点,包括空间上、动态上、时间上都有变化复杂性的存在,尺度也都不一样;多目标,是指食物系统转型的目标是多元的,不仅考虑数量问题,还有目前大家关注的营养、健康、效率、公平、韧性、绿色等问题,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怎么样实现转型或者需要什么样的转型?

我们理解的食物系统转型是从过去的盈利性驱动追求到可持续性驱动来转变。我们追求的不是像过去的数量增加,更多还是质量上的提升;中国过去的关注点更多在供给侧,而可持续性更多关注需求侧;由过去更强调以物为本,变成以人为本;还有技术、资本、要素到行为、治理、系统的变化等。要想实现这个转型目标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怎么应对和解决这种复杂问题?

国际也好,或者中国也好,都在强调系统性或者整体性的方式,至于怎么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这不简单是食物系统问题,还涉及到哲学、方法论性质的问题。我们也想和大家探讨到底怎么才算是整体性的方法,去解决面临的挑战。下面这张图是食物系统峰会去年所讲的五个轨道,右边是食物和土地利用联盟定义的十大转型。



一种说法是东食西渐,用它来概括我们在中国可以去做的一件事情。中国经过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在国际上无论是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力都在增强。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有机会实现有价值的、满足可持续要求的文化和西方的充分交流,这对全球来说是有贡献的。中国的饮食丰富多样、营养健康、社交媒体渠道的丰富、低碳排放的特点,给我们提供寻求整体性的解决方案的机会,这是一个文化或者方法学上的概念。



再就是东方健康饮食模式,可能后面的老师会提到。我试着做了一些理解和分析,中国人在饮食上毫无疑时值得骄傲的,我们有很长的饮食历史文化,有很多特点是值得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推广交流,这些智慧也好,优势也好到底是什么?我举几个例子和大家探讨。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利他性。如果我们假设有一种方法能实现食物系统快速地转型,能不能从这个角度,从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的角度去考虑饮食文化,形成比较积极的利他的饮食文化,这可能对我们食物系统转型会有好处。我们经常教育孩子的时候说不要浪费粮食,“粒粒皆辛苦”这些都是传统的利他文化的表现。我们在考虑农民之外,还可以考虑其他人,考虑其他国家的人。这种利他性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一部分。


另外还包括节欲,就是适度,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还有集体性,对我来说饮食不光涉及到营养,还涉及到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是对物质和精神双重追求,坐在一起吃饭对于促进人的情感交流有很大的帮助,也应该是转型的一个方向。


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重视感性,比如色香味,这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也是可以值得探讨挖掘的一方面。非常希望有更多的同事有哲学、文化、社会科学从事饮食行业,从多方的概念去挖掘饮食转型的可能性。



这张图是中国农业大学今年的一项研究成果。从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看,华东地区的饮食可能是中国最可持续的饮食模式。



 -END- 

编审:Melinda文稿:马梦瑶

编辑:小妍


更多相关文章,请点击下图


微博 | @良食基金

快手、百家号 | 搜索“良食中国行动平台”

  视频号、B站、抖音 | 搜索”何以为食“

项目合作 | info@goodfoodchina.net

 长期投稿邮箱 | media@goodfoodchina.net 



讨论、 思考、 分享、 行动、改变
DISCUSS  THINK  SHARE  ACT  CHANGE
良食是推动食物系统向健康可持续方向转型的公益机构旨在推动良食促进人类健康、动物健康、星球健康2019年4月,良食在北京发布了《良食倡议》作为健康、可持续饮食消费的行动纲领

发现 “分享” “” “在看” 了吗,喜欢就戳戳我吧!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何以为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